舒城县中医药发展方面是如何不断推进的?

admin by:admin 分类:舒城资讯 时间:2024/03/27 阅读:21 评论:0

舒城二中吧_舒城_舒城北城医院

上线单位:舒城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在线嘉宾:左登国副主任

董选庆 医政股股长

舒城北城医院_舒城二中吧_舒城

主持人:张梓琳(图中左)

嘉宾:左登国副主任(中)

医政科科长董选清(图中右)

内容摘要:

一、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持续推进情况如何?

中药是中华民族各族药物的统称。 是我国医疗保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疾病的认识。 它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制药体系。 中医药植根于中华古老文化的土壤中。 它是中华民族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丰富诊疗经验的传统医学体系。 以中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配制,解释作用机制,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 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持续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构建密集的服务网络。 中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发展。 迈上新台阶,并于2020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二、当前我县卫生工作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卫生工作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建设“健康舒适城市”为主线,聚焦关键环节。 一是坚持党的建设领导。 过去,我们医疗机构的党组织由当地党委管理,业务由主管部门管理。 拥有两个皮肤很容易。 为此,我县于2020年创新性成立了中共舒城县委卫生工作委员会,理顺全县卫生健康工作。 党组织关系系统化,进一步夯实医疗系统基层党建基础。 实行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行总医院书记、院长分开,进一步畅通医学界分支机构党组织关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建筑。 结合医疗卫生系统实际情况,创新开展“我是谁、为谁、怎么做”主题教育活动,真正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推进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二是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 要狠抓“外防输入”,严格落实“四方责任”,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卫生环境。 三是深入推进紧密县医共同体建设。 2019年以来,我县继续沿着“两保、三单、六通”的建设路径,建立了县医院、县中医院两个医疗社区。 从建立分级诊疗机制、推进信息互联、有效下沉提升专家资源、基层服务能力等方面入手,着力从“以治疗为主向以预防为主”转变,扎实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等,树立“治未病”的中医工作理念,努力做到让群众少病少病、防小病防。以免被及早发现。

应该说,工作的成果已经开始显现。 从医保基金有效使用情况看,城乡居民医保基金2019年超支6800万元以上,2020年结余1200万元以上,预计结余2021年将超过2000万元,医疗保险有盈余,这也说明老百姓看病花的钱少了。 四是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实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程,鼓励县城和中心医院积极创办三级医院,提高医院内部管理水平。 其中,县人民医院三级医院的设立力争年底前通过验收。 同时,积极与省内外优质三级医院建立医联体、专科联盟,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建立更紧密的长效合作机制,弥补学科短板,重点为我县急诊、创伤、肿瘤等学科发展提供帮扶。 切实提高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是妇女儿童、老年人健康保障日益完善。 完善妇幼保健网络体系,继续稳步发展婚前保健服务,继续深化孕产妇保健服务,继续巩固和拓展儿童保健服务,做好老年保健与老年保健一体化工作。医疗卫生服务,稳步实施健康民生工程。 六是综合监管注重实效。 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监管加强。 今年以来,不少执业不规范的医疗机构被停业整顿。 七是规范实施分级诊疗。 进一步完善转诊路径建设,加强转诊与医院的衔接,实现“小病到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到基层”的合理医疗秩序; 规范县外转诊,建立首诊责任制和转诊审核责任制,科室主任为转诊审核第一责任人,组织实施县外转诊评估。 八是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 完成了全国卫生信息平台、区域影像、区域心电图等系统建设,实现了县域内患者诊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以及影像诊疗等医疗服务的在线协作。心电图诊断,协助全县范围内的集中医疗服务。 社区建设。

三、我县发展中医药的自然资源和医疗资源基本情况如何?

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合肥市郊区。 集山区、库区、老区、贫困区、巢湖生态屏障、合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一体。 全县自然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山林面积广阔,中药材资源丰富多样。 舒城县中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 全县现有中医诊所7个。 每个乡镇卫生院均设有中医门诊,可开展6类以上中医适宜技术。 所有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均配备拔罐、神灯、艾灸仪、中频治疗仪等四类以上中医诊疗设备。 全县有中医师200人,占医生总数的12.9%; 中医全科医生31人,占全科医生的12.5%。 县中医院共有中医59人,副主任医师10人,主治中医18人,中医31人,省级名中医1人、皖西名医1人。 县中医院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 拥有省级重点专科(骨伤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肛肠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疾病门诊(肝病、不孕症、脾胃科)3个。 科室),医院设有重点专科(针灸推拿科)1个,全院共开展中医诊疗项目55个。 总体来说,我县发展中医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医疗资源。

4、结合舒城县实际,如何开展中医药振兴发展?

近年来,我县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持续深化改革,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人才队伍、科研能力建设,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支持保障。 将中医药纳入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综合医疗改革的重点任务推进,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在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内设立中医药股。 中医药发展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近三年平均占全县卫生投入的12.59%。 安排落实中医药工作专项资金220万元,开展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中心全覆盖建设,为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不少于4种中药材医药设备。 落实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政策,将所有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纳入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中成药药品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积极推进中医门诊适宜技术、优势病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研究完善基层中医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和医保支付标准。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诊所,严格执行中医诊所注册制度。 (二)提升服务能力。 加强中医优势专业、特色专科建设,依托“县中医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和“县中医提升工程”,强化中医康复预防服务能力。 大力发展现代中医康复技术,扩大和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建立中医治疗预防中心(健康管理中心)。 力争“十四五”末达到县级三级中医医院基本建设标准和服务能力要求,进入全省县级中医医院前列。

深入推进基层适宜技术培训项目,不断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成果,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筹备工作,建立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舒城县建立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传达中医药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研究部署中医药工作。 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逐步增加,中医药服务比重达到20%,同比增长10%以上。 县中医院带领1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形成了紧密的医疗共同体。 县中医院定期派中医专家到乡镇卫生院会诊、培训,提高了基层中医服务能力。 中医服务全面融入基本公共卫生管理,适当的中医技术服务项目纳入家庭医生签订的有偿服务包。 报名中医服务包94089人,占报销合同数的91.83%。 全县为115651名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服务覆盖率达75%; 0-36月龄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人数达13094人次,服务覆盖率达93.83%。 到2025年,100%的乡镇卫生院能够开发10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够开发6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医学适当的技术。 (三)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 实施县中药改良工程。 城西二中对面,总投资7.15亿元,建设中医医院新校区,占地91.4亩,总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 米,设有床位800张,包括住院部、门诊楼、办公楼、食堂、医用氧站、附属设施等。

预计2023年7月投入使用。实施全县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县中医院着力建设三级中医医院,重点设有推拿科、康复科、骨伤科、肛肠科、防病科、肺病科、肾内科、脾胃科、和心脏病科; 新建国家级基层医院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省级中医名家基层传承工作室。 (三)建设人才队伍。 在县中医院设立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部,建设县级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开展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今年以来,县级中医药专家分批下乡开展2轮44期培训,培训基层卫生人员1000余名。 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均有1人接受过相应的中医技术培训。 安排专项资金20万元,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网上推广平台。 每周二、周四定期举办专家讲座,确保基层中医药人员能够接受国家级中医药技术培训。 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中医医师占比超过20%。 选派5批医务人员送往市中医医院接受相应技术培训。 开展中医师培训。 中医医院四名中医师从中医大师李业夫学习,三名中医人员经公证跟随老师学习三年。 县中医院每年选派8-10名中医、中医人员、中医护理人员外出进修或短期培训。 目前,已有4名中医医师正在省市三级中医医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四)推广中医预防保健。

实施基本公共卫生和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将中医“治未病”服务纳入家庭医生合同,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试点。 2021年,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达到75%; 0-36月龄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达93.83%。 (五)弘扬中医药健康文化。 在县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建设,引导公众深度体验中医药文化魅力。 开展“安徽中医药推广周”、“冬病夏治”、“药膏节”、“中医药在中国”等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养生处方、宣传采用宣传单、中医药养生文化知识公告栏等形式,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 将中医药与流感防控相结合,通过制作、发放预防流感中药香袋,加强中医药防病知识普及,并与今日头条网络媒体合作进行专题报道。 安排专项资金在县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中医养生文化知识角,配备多媒体设备、中医体验设备、中医养生书籍等,引导公众直观感受中医传统文化魅力。 建立实施舒城中医药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程,组织县中医院对名中医的生平资料、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病案进行抢救性发掘、整理记录我县历代中医药发展经典资料,形成系统的地方中医药发展经典资料,使我县中医药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

(六)开展紧密医疗联盟建设。 县中医医院与市中医医院建立医疗联盟。 市中医院专家定期到县中医院会诊、查房、教学指导。 与省中医院建立了疾病防治、肛肠外科、肾内科、妇科等四个专科联盟。 省中医院定期进行技术指导。 与安徽省立医院成立疝气腹壁外科疾病联盟,为县中医院提供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 还建立了舒城工作站,设有推拿中医大师李野夫、全国肛肠科名中医王建民传承工作室。 (七)大力培育产业。 2012年至2013年,我县开展了第一批试点县中药资源普查工作。 普查结果显示,我县药用植物有166科569属1125种(含变种、变形种)。 其中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特色有铁皮石斛、天麻等,栽培品种有:茯苓、百合等。目前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地1.6万亩(中药材6573亩,药食两用生姜、白蒜9500亩),产量2.5万吨,产值1.98亿元。 全县已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36个,总面积近1.3万亩,大型中药材种植基地16个。 全县有各类中药材经营主体80余家,其中家庭农场、大经营者50余家,中药材生产专业合作社6家,药农1000余人,中药材从业人员5000余人。 以中药材种植为核心,全面参与“西山药库”和大别山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不断拓展中药产业链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中药产业链的深度和广度。中医药与旅游、养老、体育等产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五、舒城县在中医药振兴发展中不断创新探索前进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发展困难。 什么样的困难制约了舒城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舒城县在探索中医药振兴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些困难:一是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财政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 基本上依赖于医疗机构的业务收入和投资有限。 中医诊疗设备不足或更新不及时,中医专科床位不足,制约服务能力提升; 其次,中医人才缺乏,舒城县中医院中医医师比例不足,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尤其是中药师。 三是中医药传承创新不足。 县中医医院中医特色不突出,临床疗效有待提高。 基层名老中医基本已退休,没有得到有效传承。 四是宣传引导不够深入,基层群众中医药知识普及和认知度不够,导致群众对中医药认知度降低,群众对中医药治病救治缺乏了解。 对疾病预防的特点和优势的认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六、针对这些制约舒城县中医药发展的现实困难,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是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合理的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特别是紧缺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激励政策,为中医药人才提供合理的绩效奖励机制,提高中医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二是加大对中医药建设的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投入。 建立中医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大型装备等专项投入机制。 三是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引导群众,加强中医药治疗和保健知识宣传,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治病、康复、防病、保健氛围。护理和保健。 四是完善中医药传承体系,构建中医药传承模式,尊重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打造名中医、名科室、名医院,特别是名中医、建立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中医肛肠、脾胃、疾病预防中心等县级中医诊疗中心。 五、推动中药材种植发展扩大中药材种植范围和品种规模,特别是道地药材种植培育。 我县将继续发挥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强大作用,落实好国家、省、市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具体措施,传承精髓,坚持诚信创新,不断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在传承和创新中,为增强人民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http://www.rc91.net/2024/03/681/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

TOP